1.明確分析目標
確定網絡問題類型:明確要解決的網絡問題是性能下降、故障排查、安全檢測還是其他特定問題,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。例如,如果是網絡速度突然變慢,可能需要重點分析帶寬占用和數據傳輸延遲等情況。
定義關鍵指標:根據分析目標確定關鍵指標,如網絡吞吐量、延遲、丟包率、帶寬利用率等,這些指標將作為評估網絡性能的重要依據。
2.數據收集
選擇合適的監測點:在網絡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節點或鏈路作為監測點,以便獲取準確的數據。例如,在企業網絡中,可以選擇服務器、路由器、交換機等關鍵設備的端口進行監測。
配置監測參數:根據分析目標和關鍵指標,配置網絡分析儀的監測參數,如監測的數據包類型、協議、端口號等。同時,設置合適的采樣頻率和監測時間,以確保能夠收集到足夠的數據。
開始數據收集:啟動網絡分析儀開始收集數據,在收集過程中要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,避免數據的丟失或損壞。
3.數據網絡分析儀的數據預處理
數據清洗: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清洗,去除無效數據、重復數據和錯誤數據。例如,去除因網絡故障導致的異常數據包,或者去除重復的廣播包等。
數據轉換:將原始數據轉換為適合分析的格式,如將數據包的時間戳轉換為相對時間,將字節數轉換為更直觀的單位等。
數據分類:根據數據的來源、類型、協議等信息對數據進行分類,以便后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分析。例如,將 TCP 數據包和 UDP 數據包分開分析,或者將不同應用產生的數據包進行分類。
4.數據分析
1)流量分析
總體流量趨勢:觀察網絡流量的總體趨勢,了解網絡的繁忙程度和使用情況。可以通過繪制流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來分析,找出流量的高峰和低谷時段。
協議分布:分析不同協議的流量占比,了解網絡中各種協議的使用情況。例如,如果發現某個時間段內某種協議的流量異常增加,可能需要進一步排查該協議是否存在問題。
源/目的 IP 地址分析:確定主要的流量源和目的地,找出哪些 IP 地址之間的通信量較大,以及是否存在異常的 IP 地址連接。這有助于發現潛在的安全威脅或性能問題。
2)性能指標分析
帶寬利用率:計算網絡的帶寬利用率,了解網絡是否處于飽和狀態。如果帶寬利用率過高,可能會導致網絡擁塞和性能下降。
延遲和抖動:分析數據包的延遲和抖動情況,評估網絡的實時性和穩定性。高延遲和大抖動可能會影響實時應用的性能,如視頻會議、在線游戲等。
丟包率:統計數據包的丟失情況,丟包率過高可能會導致數據傳輸不完整,影響網絡應用的正常使用。需要找出丟包的原因,是網絡擁塞、設備故障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。
3)故障診斷分析
錯誤數據包分析:檢查數據包中的錯誤信息,如校驗和錯誤、序列號錯誤等,找出存在錯誤的數據包。錯誤數據包可能是由于網絡設備故障、線路問題或軟件錯誤等原因導致的。
連接狀態分析:分析網絡連接的狀態,查看是否存在連接中斷、重連等情況。連接不穩定可能是由于網絡設備配置不當、信號干擾或物理鏈路故障等原因引起的。
異常流量檢測:通過設置閾值或使用機器學習算法等方法,檢測網絡中的異常流量,如 DDoS 攻擊、蠕蟲病毒傳播等。及時發現異常流量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,可以防止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生。
